《731》首映:观众哭红双眼,残酷画面直击人心
《731》首映当天,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影院,本以为自己来得够早,没想到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。有头发花白的老人,也有穿着校服的学生,还有不少年轻情侣,大家脸上都没了平时看电影的轻松,反而带着一种凝重的期待。
《731》首映当天,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影院,本以为自己来得够早,没想到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。有头发花白的老人,也有穿着校服的学生,还有不少年轻情侣,大家脸上都没了平时看电影的轻松,反而带着一种凝重的期待。
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,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,率六百将士死守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,在敌众我寡,火力悬殊,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,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,最终全营壮烈殉国的悲壮故事。
暑期档、春节档,一个比一个热闹。《哪吒2》曾创下百亿神话,《731》9月18日上映后,短短几日也迅速突破5亿,影院门口排起长队,“票房屡创新高”的热搜字眼几乎天天见。
“太揪心了,全程攥着拳头看,眼泪根本止不住。”近期,纪录片《731》在影院和平台播出后,无数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。屏幕里的每一个镜头、每一段史实,都像重锤般砸在人心上,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无一人能平静离场。
影片中,主角王永章原本只是个普通东北农民,却被日军骗进特设监狱,沦为“马路大”。在这里,他目睹了惨无人道的恶行:活人心脏被剖出,无辜民众成为实验品,生命逝去后便被随意焚烧 。四方楼里,细菌培养室、冻伤测试间、焚尸炉等,处处沾满血与泪。导演用平实镜头,让观众真切
镜头没有刻意渲染血腥,却用冷静的叙事戳中人心:被当作“实验材料”的平民在冰冷的铁床上绝望挣扎,实验室里写满数据的标签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,幸存者颤抖的口述与历史影像交织,将731部队反人类的暴行,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。没有夸张的戏剧化改编,也没有刻意煽
当看到《731》票房破纪录的消息时,我正在整理家里的老相册,一张爷爷年轻时带着伤疤的黑白照片从夹层滑落。那一刻,票房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统计,而是无数个像爷爷一样的普通人,用“走进影院”的方式给出的答案。
随着电影《731》的上映,陈佩斯因为自己的一个举动口碑直接暴涨。
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像一把钝刀,慢慢割在心上。那些被当作“实验材料”的普通人,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、孩子的父母,却在“731部队”的实验室里,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折磨。没有华丽的特效,没有刻意煽情的台词,只是平铺直叙地还原历史,就足以让人攥紧拳头,眼眶发烫。
恭喜大家!电影《731》上映仅3天,票房就历史性地突破了10亿!这不仅是对制作团队巨大努力的认可,更是对我们共同记忆中那段阴影里的一束光。这部影片由名导执导,集结了一流的演员阵容,他们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人在泪水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光辉。
纪录电影《731》今日正式拉开首映帷幕,首批观众步出影院时,脸上难掩沉重,没有热烈的讨论,只有压抑的叹息,不少人用纸巾擦拭着眼角未干的泪水,久久伫立在影院门口不愿离去。
"这种题材太沉重,观众不爱看,排片多了肯定亏。" 这是《731》上映前,不少影院经理的心里话。谁也没想到,这部被贴上 "血腥"" 压抑 " 标签的电影,会在上映第三天狂揽 7.36 亿票房,创下中国影史单片单日场次 25.8 万场的新纪录,把《复仇者联盟 4》
9月17日下午,哈尔滨哈东万达影城的IMAX GT影厅里,没有寻常首映式的热闹欢呼,只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。重大历史题材影片《731》在这里举行全球首映,不少观众盯着银幕时,手忍不住捂着脸,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淌,还有人悄悄拿出纸巾,一遍遍地擦拭眼角。
谁能预料,《731》上映首日便以10项纪录震撼影坛?可比起票房数字,更戳心的是影院里那片无声的泪海。
电影《731》自9月18日公映以来,影院里最常见的画面不是“打卡拍照”,而是“低头抹泪”和“握拳沉默”。不少观众在散场后红着眼眶说:“不是不想走,是腿软得站不起来。”
——这是《731》里日本女军官的轻声耳语,却在上映第二天横扫抖音,单条剪辑6.3亿播放,点赞破千万。影院里有人当场尖叫:“这不是洗白,是把恶鬼升级成Pro Max!”
咱先唠唠这事儿的来龙去脉。就在哈尔滨的这场首映式上,导演赵林山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掉泪了。他说,希望9月18日之后,咱们去的影院能变成“正义的法庭”,每个人都当回审判者,为正义开庭。
上午十点,网上实时榜单显示,这部片子已经走到两亿左右。影院经理说,工作日早场能见到半满都算不错,如今好几个厅满座,他自己也意外。
终于盼来了《731》上映,我却迟迟不敢踏入影院。文字、图片、纪录片中记载的非人道折磨,仅仅想象便令人窒息。
9月18日9时18分,电影《731在全国同步上映。这个时间点意味深长——94年前的9月18日,九一八事变爆发,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。